万银配资
高考刚落幕,我堂哥就给我发了个语音。
堂哥语气有些低落,一句“完了,可能没考好”,让我顿时沉默了。
堂哥儿子是今年的高考生。几个月前我们见了一面,他说:“我比儿子还紧张,真恨不得自己去考。”
“我都订了一套旗袍”,堂哥又补了一句,“我和你嫂嫂各穿一件,就当给孩子讨个彩头。”
我脑补了一下他们夫妻俩穿旗袍的画面,画风突然变成“李蠕蠕式喜剧”,差点没忍住笑出声。
堂哥继续说,高考那几天,他压根不敢多说话,生怕一个眼神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考完那晚,他终于鼓起勇气,小心翼翼问了一句:“考得怎么样?”
结果儿子白了他一眼,一脸不耐烦地说:“考完还不让人放松啊?”
堂哥被怼得挺尴尬,转头和嫂嫂悄悄商量了一下,最后来找我聊天。
他说:“阿妹,你说我现在还能说点什么安慰他?我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
我笑着安慰堂哥,说:“这下我可站在侄子那边了。考完都不让人放松一下啊?结果都没出来呢。”
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半个月还有比担心分数更重要的事要做呢。
堂哥愣了:“这下你哥我真迷糊了,考完还能做啥?不就该天天睡懒觉、打游戏嘛?”
我忍不住笑:“哥,毕业当然不是只有考试和升学,它其实也是孩子人生中一场重大的告别。”
我是很有感触的,因为这个月不仅是高考毕业季,同样也是Joshua的小学毕业季。
他还有十天,就要正式告别他待了六年的小学。
越秀区的小升初采用的是“分组摇号”制度,所有学生被打乱录取,能不能和朋友再分到一个班,得靠运气。
某种程度上,他们其实也跟高考生一样,考完即告别,各奔东西。
他们班的孩子们,这学期悄悄建了一个只有学生在的小群,谁也没拉家长进去。听Joshua说的时候,我忍不住笑了,就跟我们当年毕业后偷偷建的QQ同学群一模一样。
我想起三年前,我们从国际学校转到公立学校的时候,我也陪他做过一次告别活动。
那时候,我们为班上的每个孩子准备了一本书,Joshua亲手为每位同学画了一张定制的自画像贺卡,并写上了秘密的留言。
今年,我也想再陪Joshua,用特别的方式告别这个重要的时刻。
但用什么方式呢?我正琢磨着,没想到Joshua自己开了口:
“妈妈,要不用音乐吧?”
“音乐?”我有些惊讶地看着他。
他点点头,眼睛里亮晶晶的万银配资,“我们可以做一首歌。”
他说,AI现在能写文字、绘画、作图,自然也能谱曲、做MV。
“我们不如试试。”
我也心动了。于是,我们开始动手,用AI来完成一首歌的MV。
第一步,是生成歌词歌曲。
Joshua先借助DeepSeek,把自己对小学生活的点滴记忆写成关键词,比如早读、跑操、画黑板、放学路上说笑……然后让AI尝试生成歌词。
我陪在一旁一起修改、润色,直到基本成型。
有了基础歌词后,我们就开始将歌词创作成歌曲了。
这次,我们用上了南开大学王刚教授开发的,一款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人工智能学习平台。
它的界面干净、功能清晰,操作也非常适配孩子的使用习惯,让Joshua可以专注沉浸地进行创作,不会被过多复杂功能干扰。
我们使用的是里面的AI作曲功能,选择好感兴趣的音乐风格和细节选项后,就可以进入到歌曲生成环节。
歌词、歌曲都有了后,第二步是剧本梳理与分镜图片的设计。
他根据歌词延展出故事线,从教室到操场,从毕业照到放学的背影……通过AI的方式,制作门槛也变得更加简单。
第三步,是画面生成。
Joshua用AI制作插图,通过调试关键词的方式,生成了一张张校园记忆的画面——
奔跑的背影、写字的手、课间的聊天……每一帧都像是他脑海里的回放。
第四步,是动画合成。
接下来就是完整的动画合成了,把所有的画面按顺序合并在一起,并设置好过渡时间和方式。
合成后MV成品,整个风格是这样子的:
我把Joshua做的MV发给堂哥和嫂嫂看。
堂哥和嫂嫂一边看一边感慨:“钧钧(我侄子名字)就爱折腾这些新科技嘛,这个他肯定喜欢!
我们自己不是也能做?比如结婚纪念日、生日、朋友聚会、婚礼视频……这些不都可以自己生成照片、剪成片子吗?”
我点点头:“没错啊。你可以导入照片,选不同风格的画面模板,再慢慢优化、迭代它。
除了作曲,还有很多AI工具都能用上,真的可以成为生活里的便利品,甚至是表达的工具。”
更关键的是,孩子能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的成长和感悟,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慢慢梳理、表达、沉淀下来。
毕业其实是一场重要的过渡性仪式(transitional ritual)。
好的过渡性仪式可以帮助孩子在情感上顺利完成对旧阶段的告别,为迈入新阶段做好更为积极的心理准备。
每一阶段的人生轨迹,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这是我在微信聊天里和堂哥堂嫂达成的共识,就好像Joshua在那首用AI创作的毕业歌里唱的那样——
带着所有的光亮,去闯属于自己的远方。
其实无论是高考,还是小升初,它们都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小小站台。
有的孩子在这里加速,
有的孩子在这里稍作停顿,
但这都不妨碍他们继续前行。
重要的,从来不是这一站是否登上了“理想的列车”,
而是他们是否愿意带着热爱与勇气,
继续奔赴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
不管走向哪里,只要脚下有路、心中有光,就是出发的意义!
这段时间陪孩子一起探索AI工具的过程,让我真切感受到:AI对于效率、表达与创作,都有着极为直接的助力。
这次MV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使用了南开大学王刚教授开发的人工智能创作平台——小象AI实验室。
这个平台是南开大学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AI学习工具,聚合度高、功能清晰,操作界面简洁稳定,完全贴合孩子的使用习惯。
不仅更容易上手,还能帮助孩子真正实现从“尝试”到“创作”的完整闭环,既保护了创作体验的纯粹,也大大降低了探索AI的门槛。
我也特别邀请了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王刚教授,一起聊聊什么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AI通识教育,AI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运用好AI。
南开大学王刚教授的小象AI通识课程,正是从图像生成、动画制作、程序开发这些“看得见的成果”出发,带孩子在真实的创作中理解AI的底层逻辑与思维方式。
不仅是学原理,更是学方法——让孩子会用、能用、敢用,最终做到巧用、活用、深用AI。
如果你也希望孩子能够在一个绿色、干净、科学的环境里接触AI,真正掌握这项未来必备的技能,
那真的值得认真了解这门课程,为孩子打开“AI+创新”的第一道门!
一键预约两场直播间
预约两场直播间,
入社群抽送南开大学定制笔记本!
这课小孩可以学,家长感兴趣也可以学。
我们也有专属的读者社群,想听直播回放、直播大纲和了解课程细节,都可以进来。
我这次618首发完后它就要涨价了,对AI教育感兴趣的家庭预约起来吧,绝对能给娃、给家长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感谢你的 点赞 和 转发,咱们不走散
股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